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生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学习过程。课程以课程资源为依托,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优化课程结构,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开放性,更好的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关键词:数学课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资源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教学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程度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具有丰富的内容,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将日益丰富。教师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效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能够改善课堂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认知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程资源是支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并为课堂教学利用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因素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关键是看你如何去充分合理利用开发。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的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丰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关于小学数学开发与应用课程资源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采取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应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所以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感知规律,教师以变魔术形式依次变出苹果、桃、苹果、桃------这时学生对出现的苹果、桃的顺序似乎找到了什么感觉!这就是:“规律”接着教师又安排了不变了,让学生自己变出苹果后面是什么?桃后面是什么?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悟出了苹果、桃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时揭开课题《找规律》。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还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走进乡村》上课伊始,首先教师出示农村风景图——油菜花与麦苗图,引入课题,走进乡村。教师利用菜花图,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愉快地开始学习活动。接着出示小区规划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各建筑物分别建在蓄水池的什么方向?小华上学的路线,淘气和笑笑从学校出发去果园、小树林、养鸡场的路线。通过小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组内讨论,交流,复习方向与路线,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出示养鸡场、产蛋房、萝卜地、果园的图片,分别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复习巩固了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除法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这段名言,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首先出示剪刀和扇子,分别打开后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钟面上哪里有角呢?教师利用叉开的剪刀和打开的扇子,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利用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找到角,并从各实物中抽象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