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答案】B【解析】A、无固体剩余,说明铜全部以铜离子形式存在,加入的铁没与Cu2+反应,全部与Fe3+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含有Fe3+,A错误;B、若有固体存在,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溶液中一定有含有Fe2+,B正确;C、若溶液中有Cu2+,加入的铁量不足,可能只与Fe3+反应,也可能与Fe3+反应,剩余部分与Cu2+反应生成铜,所以可能有固体析出,C错误;D、当加入的铁较少时,只发生Fe+2Fe3+=3Fe2+时,不会有铜析出,D错误,答案选B。2.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ClO﹣>I2>SO42﹣B.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次氯酸钠可以与亚硫酸钠共存D.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答案】C【解析】A、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ClO-+2H++2I-=Cl-+I2+H2O;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氧化性ClO->I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是因为有发生了反应:I2+H2O+SO32﹣=2I-+2H++SO42-,证明氧化性I2>SO42﹣,所以微粒的氧化性:ClO->I2>SO42﹣,A正确;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电离会ClO-,由于氧化性ClO->I2,所以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正确;C、由于氧化性:ClO->SO42﹣,所以当次氯酸钠与亚硫酸钠混合时,会发生反应:ClO-+SO32﹣=Cl-+SO42-,因此二者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在氯水中会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Cl2+H2OHCl+HClO。由于氧化性ClO->SO42﹣,所以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会发生反应:ClO-+SO32﹣=Cl-+SO42-,使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氯气的浓度减小,故氯水会逐渐褪色,D正确,答案选C。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B.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C.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D.滴加KI溶液,转移2mol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答案】A【解析】硫酸铜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亚铜沉淀,和碘单质,和硫酸钾,然后二氧化硫和碘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铜离子做氧化剂,碘做氧化产物,第二个反应中碘做氧化剂,二氧化硫做还原剂,所以氧化性顺序为:铜离子>碘单质>二氧化硫,正确,选A;B、二氧化硫和碘的反应中二氧化硫做还原剂,碘做氧化剂,错误,不选B;C、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不是漂白性,错误,不选C;D、每摩尔碘化亚铜生成转移1摩尔电子,所以当有2摩尔电子转移时产生2摩尔白色沉淀,错误,不选D。4.在复杂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Zn:Ag+、Cu2+、H+、Fe2+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BaCO3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答案】A【解析】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Ag+、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由氧化性Ag>+Fe3+>Cu2+>H+>Fe2+,则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为Ag+、Fe3+、Cu2+、H+、Fe2+,正确;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先发生OH-与盐酸的反应,错误;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则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为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