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限时集训(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D.必要性2.(2016·太原模拟)中英《南京条约》中“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公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3.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段话反映了作者()A.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B.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4.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5.(2016·保定质检)咸丰八年(1858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他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B.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D.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6.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7.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这表明当时()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8.严复在评价近代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之海军。”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9.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10.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论述了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经历者的义和团和神话化的义和团。这表明作者()A.全盘质疑义和团运动的真实B.认为神话化的义和团毫无价值C.多视角多途径研究历史问题D.肯定亲历者的资料都真实可信11.“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开始于七点三十分。走在最前面的是伟大而强盛的俄国,在它之后是年轻的一跃而超过东方各国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