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解析:选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79年中央又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一次全面调整。与前者相比,后者()A.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B.结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被迫进行的调整D.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行的主动调整解析:选D。1979年的经济调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行的主动调整,故选D。前者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A项错误;当时没有结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1979年已经结束了“左”倾错误,C项错误。3.漫画《跟不上》反映了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困制约了工业、城市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农村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始于()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B.“一五”计划推行C.“大跃进”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解析:选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工农轻重比例失调,不可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故答案为D。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是()①概括了包产到户的优点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解析:选B。安徽省凤阳县农民的这句话出自1978年,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而农民温饱问题则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逐步解决的,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史实。故选B。5.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民兵和工商税务的行为可见改革初期存在政府职能部门未转变思想,阻碍了改革的发展,A项正确;政府的管制终于无法抵制市场的形成,B项正确;只有改革,转变经营方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C项正确;结合材料,农民被追堵不是因为偷税,而是工商税务阻止商品交易,D项错误。6.“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解析:选D。“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不符,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7.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