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开国大典1.筹备: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会议召开。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①________的有关事宜,会议还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②____________,同时规定首都、国歌、国旗、纪年。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3.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③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答案:①新中国②《共同纲领》③新民主主义♨温馨提示《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在1949—1954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应用提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体现了②____________原则和③________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3.1956年,随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④____________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同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制度♨温馨提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应用提升】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解析: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排除B项。A、C两项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①__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沿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程序运行。2.作用: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②________。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人民♨温馨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都是代议制,但又有不同之处。【应用提升】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D)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