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一、选择题1.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由于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硝酸、炸药的产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B.氨水显酸性C.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D.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解析:A项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正确;氨水显碱性,B错误;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氨,C错误;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答案:A2.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解析:NH4Cl与浓H2SO4共热不能生成NH3,A错误;B项为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不能简便地制取NH3;加热NH4HCO3固体制取氨气,必须除去反应生成的H2O(g)和CO2,而P2O5不能除去CO2气体,也不能用来干燥氨气,D错误。答案:C3.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除考虑铵盐受热分解外,还要考虑物质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碘的升华。答案:C4.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⑤B.④⑤C.①③D.①④⑤解析:NH的检验:在含有NH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所以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答案:B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OH-=====NH3↑+H2O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OH-=====NH3·H2O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H2O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H+Fe(OH)2↓解析: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项,加热条件下NH3·H2O应分解为NH3和H2O,离子方程式应为NH+OH-=====NH3↑+H2O;C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项,向氨水中滴加FeCl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答案:C6.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X是NH3,Y是HClB.X是Cl2,Y是NH3C.X是SO2,Y是O2D.X是NO,Y是O2解析:根据题中已知的气体,能产生白烟的是HCl和NH3或Cl2和NH3,再根据题中信息“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可知X是NH3,Y是HCl,故A项正确。答案:A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两种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如下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解析:气体溶于水后,形成与气体体积相同的溶液,一般浓度都约为mol/L(混合气体除外)。答案:C8.只用一种试剂区别Na2SO4、MgCl2、FeCl2、Al2(SO4)3、(NH4)2SO4五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Ba(OH)2B.H2SO4C.NaOHD.AgNO3解析:五种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分别是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先有白色沉淀后逐渐溶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答案:C9.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微小的NH4Cl晶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性气体解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