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8
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8
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8
第35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题组一百家争鸣1.(2015浙江稽阳联考,14)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局面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2.(2015广东七校联考,13)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D.克己复礼、非攻3.(2014福建漳州一模,2)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题组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2015河北邯郸一模,3)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2015北京西城普通校上学期期中,8)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6.(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26)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7.(2014广东揭阳质检,1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8.(2014山西名校联考,3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阳,臣为阴……天之亲阳而疏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B组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5浙江名校联考,12)《汉书·艺文志》对先秦某个学派评论到:“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该学派为()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2015吉林一模,2)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低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3.(2015河南开封质检,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35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