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时间:45分钟)1.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解析乙醇是可再生能源,A正确;乙醇易燃烧,产物是CO2和水,对环境污染小,B正确;乙醇除了在实验室内作燃料外,还可以用于乙醇汽油,C错;乙醇可由含淀粉、纤维素丰富的粮食作物水解后发酵制取,D正确。答案C2.乙醇、甘油和苯酚的共同点是()A.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羟基,都能与Na反应,产生H2B.都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C.与FeCl3溶液反应呈紫色D.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解析乙醇、甘油都不与NaOH溶液、FeCl3溶液反应,常温下,苯酚为无色晶体。答案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而除去B.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时全部溶解,冷却到50℃形成悬浊液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D.苯酚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又可以发生还原反应解析苯是一种有机溶剂,既能溶解Br2,又能溶解三溴苯酚,因此在苯酚的苯溶液中加入溴水是不能除去苯酚的。正确的方法应是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再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苯酚在65℃以上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冷却至50℃将有部分苯酚析出,此时温度仍高于苯酚的熔点(40.9℃),且析出的苯酚还溶有部分水,这时析出的苯酚呈油珠状,形成的是一种乳浊液而不是悬浊液,B错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不能与NaHCO3反应,C错误。苯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为粉红色,显然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苯酚中含有苯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生成环己醇,D正确。答案D4.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mol/L硫酸的混合液B.温度计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碎瓷片D.反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火焰再从水中取出导管解析实验室制取乙烯应该使用浓硫酸,故A不正确;反应温度不能控制在140℃,应控制在170℃,故B不正确;C中加入少许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D中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外后再熄灭酒精灯,故D不正确。答案C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B.酚和醇都含有羟基,但其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C.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D.Na2SO3、Na2O2、CaO、苯酚久置于空气中,颜色均有变化解析羟基与苯环(或芳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接所得到的化合物叫酚,若羟基不是与苯环(或芳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接,则此化合物应属于醇类,所以A、C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酚和醇虽然都含有羟基,但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烃基不同,由于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因而酚和醇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B选项是正确的;苯酚久置于空气中,因被氧气氧化,颜色变为粉红色,Na2SO3、CaO久置于空气中,最终依次变为Na2SO4、CaCO3,但颜色仍然为白色,与原来颜色一样,Na2O2最终变为Na2CO3,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答案B6.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操作Ⅰ中苯作萃取剂B.苯酚钠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C.通过操作Ⅱ苯可循环使用D.三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解析苯酚钠属于盐,在苯中的溶解度应比在水中的小。答案B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7H8O且含苯环的有机化合物有4种B.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是乙烯D.遇FeCl3溶液可显紫色解析A项,C7H8O含苯环的化合物有5种:错误;B项,乙醇能被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为乙酸,使KMnO4溶液褪色,正确;C项,乙醇消去反应制得的乙烯中可能混有杂质气体SO2,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错误;D项,该有机物为醇类,不能与FeCl3溶液反应,错误。答案B8.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并在制得的乙烯中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