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达标训练人民版必修1基础夯实1.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答案B2.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导学号52430082)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D3.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解析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答案B4.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不利于维护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加剧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答案B5.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是指()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50年除夕”,即可判断文中的“礼物”指的是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答案B7.1954年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右图体现的正是周恩来率领年轻的外交代表团出现在某座城市时的场景。这座城市应该是()A.伦敦B.莫斯科C.纽约D.日内瓦解析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该座城市应是日内瓦。答案D8.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D.联合国大会答案A9.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当时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直接原因是()(导学号52430083)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解析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散布“共产主义威胁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为此,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答案D10.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B.求同存异方针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