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2.知道平面镜的应用;3.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二、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三、德育目标1.通过让同学们体会生活中的平面镜及自己实验探究平面镜的奥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它是本节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及虚像的概念。教学器具平面镜成像仪器1套、平面镜一块、A4纸数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小魔术,分析蜡烛为什么会在水中燃烧,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大家平时也都有照过镜子,可你有没有思考过你、平面镜、镜中的你,也就是:物、平面镜、像三者有什么关系呢?平面镜成的像具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思考后提出猜想。(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5)像是虚像(能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三、设计、进行实验1、平面镜需与桌面保持_____。在白纸上沿玻璃板画出一条直线,记下平面镜的位置。2、在玻璃板前放蜡烛A,在另一侧放蜡烛B,使之与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A、B的位置,观察物、像的大小,测出距离。3、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要___________。进行实验,填写表格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物与像的大小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物像的连线与镜面关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实验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___,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3、平面镜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像。像与物关于___对称。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2)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五、总结本堂课的内容练习1.利用平面镜可以制成()A.放大镜B.望远镜C.眼镜D.潜望镜2.练功房中,芭蕾舞演员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米,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米3.一个身高1.7米的同学走近直立的穿衣镜时,镜中像的高度()A.大于1.7米B.小于1.7米C.等于1.7米D.不能确定4.一人站在悬挂在墙上的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若向平面镜前进1米,则人和镜中像的距离是()A.3米B.4米C.2米D.1米5.一人通过平静的湖,看到水中有一片云彩,这云彩是()A.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6.如图所示,AB是物体在平面镜中产生的虚像.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在图中把物体画出来.要求留下画图的痕迹或用文字简要说明作图方法.作业:1.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当他向镜面移近0.5米时,人与像之间的距是。像的高度是。2.一位同学用一个比人小得多的平面镜看到了另一位同学的全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可以比人小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C.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与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大小有关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3.如图所示,⑴蜡烛A与蜡烛B要求大小,便于观察物像的大小是否⑵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⑶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填“能”或“不能”)⑷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⑸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