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GB50011-2010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抗震规范RC结构条文的主要变化情况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新规定的主要内容1条文变化简况2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3框架结构抗震设计4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5框架和墙体组成结构抗震设计6预应力砼结构抗震设计(略)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1部分条文变化简况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0规范对2001规范的主要改进:1.局部调整适用的最大高度、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以及裙房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2.提高框架结构抗震能力,从高度、跨数、柱截面尺寸、强柱和强剪内力调整、轴压比、纵筋配筋率到楼梯间。3.改进、细化抗震墙的构造要求,包括墙厚、分布筋、约束边缘构件和底部加强部位范围等。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4.明确区分框架与抗震墙组成的结构:少框架属于抗震墙结构范畴;少墙体属于框架结构范畴;一般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墙体分配的倾覆力矩≥50%总地震倾覆力矩。5.提高框架-筒体结构的多道防线:其框架按刚度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10%结构总地震剪力;否则,框架承担15%总地震剪力并加强筒体地震作用和构造。6.增加板柱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高度不大于12m时,不要求墙体承担全部地震作用。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2部分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1.房屋适用高度变化情况6.1.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抗震等级变化情况(丙类6度)6.1.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抗震等级变化情况(丙类7度,乙类6度)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抗震等级变化情况(丙类8度,乙类7度*)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调整了混凝土抗震等级:(1)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加严,高度以24m为界,并使各烈度分级一致。明确规定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2)与抗震规范一致,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有所增大,其抗震等级划分相应调整。(3)低、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以24m为界,不大于24m的降低一级,但四级和框支层框架不降低。(4)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度低于60m,并符合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要求时,其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3部分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含框架结构和其他结构中的框架不含异型柱框架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框架结构]设计要求提高的汇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序号项目2001规范2010规范1高度(m)60,55,45,2560,50,40(35),242跨数无规定H>24m不应单跨3尺寸边长(直径)≥300mm(350)≥400mm(450)(一~三级且n>2)4轴压比一二三四一二三四0.70.80.9—0.650.750.850.95柱纵筋中柱、边柱1.00.80.70.61.10.90.80.7角柱1.21.00.90.81.21.00.90.86强柱弱梁ηc1.41.21.1—1.7*1.51.31.27柱强剪ηvc1.41.21.1—1.5*1.31.21.18强节点ηjb1.351.2——1.5*1.351.2—9楼梯间无详细规定加强梯段和填充墙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1.房屋适用高度变化情况6.1.12.跨数规定6.1.56.1.5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6.1.1见第1部分。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3.尺寸边长(直径)6.3.5本次修订,根据汶川地震的经验,对一、二、三级且层数超过2层的房屋,增大了柱截面最小尺寸的要求,以利于实现“强柱弱梁”。6.3.5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4.轴压比6.3.6表6.3.6柱轴压比限值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一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