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必修2[随堂检测]1.2015年1月1日,《人民日报》题为《为明天共筑长青基业》的元旦社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筑就长青基业的必由之路。回溯历史,题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元旦社论应刊发于()A.1949年B.1956年C.1979年D.1992年解析:选C。《人民日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报道党的重大政策和方针的变化。从“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社论标题看,其宣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A、B项中的时间都还没有提及。1992年这一政策已经深入人心,无需以元旦社论的方式刊发。之所以最有可能是在1979年元旦社论刊发,主要是因为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材料中“搞合作化”是指对农业进行的由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下图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革之后,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图示2002年数据就是这种变化的直观呈现,由此判断①②③正确。国有企业改革也面临着不断深化的问题,故④不正确。4.中共十四大被外电评论为“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决定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D.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中共十四大”“加速和外国接轨”等信息可知,材料指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C项。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年9月21日,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材料中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强调“一大二公”,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2)从材料中的时间、内容可以判断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3)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答案:(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