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一中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制作人:李春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学案一、学考目标1、理解正弦定理,能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理解余弦定理,能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3、掌握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距离、高度、角度等几何量测量问题重点:1、正弦定理公式及其变式,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2、余弦定理公式,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二、知识要点1、正弦定理公式:变式:2、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一边,求其它的边与角;(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的角与边;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BC===4、余弦定理公式:(1)(2)5、余弦定理的基本作用:(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的角;(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利用余弦定理通过解关于第三边的一元二次方程直接求第三边;6、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若C=90°,则,这时余弦定理,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7、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三、例题分析例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30°,B=45°,a=12,解三角形。掌握通法,夯实基础,把握趋势,备战学考。炎陵一中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制作人:李春明练习:在三角形ABC中,已知BC=12,A=60°,B=45°,则AC=。例2、在△ABC中,已知a=20,,A=30°,解三角形。练习: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8,,B=45°,解三角形;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则A=。例3、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60°,a=3,则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为。练习:设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且已知AB=4,C=45°,则R=。例4、(1)在△ABC中,a=6,b=10,c=14,则∠C=。(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120°,则a=。(3)已知在三角形ABC中,,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4)在三角形ABC中,若,则A=。(5)在△ABC中,若a=9,b=10,c=12,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练习: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则()A、B、C、D、2、在三角形ABC中,若,则角B=。3、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6,b=8,C=60°,则c=。例5、在三角形ABC中,AC=2,AB=3,BC=,则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掌握通法,夯实基础,把握趋势,备战学考。炎陵一中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制作人:李春明例6、在三角形ABC中,a=6,b=5,,求边c。例7、如图所示,要测量河对岸A、B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求A、B之间的距离。四、巩固练习1、已知三角形ABC中,a=4,b=,∠A=30°,则∠B=()A、30°B、30°或150°C、60°D、60°或120°2、已知三角形ABC中,a=8,B=60°,C=75°,则b=()A、B、C、D、3、在△ABC中,a=15,b=10,A=60°,则()A、B、C、D、4、在△ABC中,a=6,b=10,c=14,则∠C=()A、135°B、90°C、120°D、150°5、在△ABC中,已知°,则a=()A、B、6C、或6D、6、在△ABC中,若AB=4,BC=且,则AC=()A、B、4C、D、7、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A、90°B、120°C、135°D、150°8、在△ABC中,,则()A、B、C、D、9、在△ABC中,已知三边a、b、c满足(a+b+c)(a+b-c)=3ab,则C=()掌握通法,夯实基础,把握趋势,备战学考。ADCB炎陵一中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制作人:李春明A、15°B、30°C、45°D、60°10、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11、在△ABC中,若,则B=。12、在△ABC中,,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3、在△ABC中,A=120°,,S△ABC=,求b、c。五、归纳小结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公式,两个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掌握通法,夯实基础,把握趋势,备战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