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现代文阅读(必考)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⒈理解重要概念⒉理解重要句子⒊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⒋分析结构,把握思路5.归纳要点,概括中心6.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主要特征一、议论性较强二、观点鲜明三、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要素: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立论的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论证、喻证法、类比法等。驳论的方法有:反驳论点法、反驳论据法、反驳论证法、归谬法等。(07广一模《“国学”谈》)•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思路•1)强化限时阅读的意识,进行速读训练。•2)不要把现代文阅读训练仅仅看成是解题训练,而应加强整体阅读意识,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解题训练。•3)加强整体的宏观的把握,要从怎样读文本,怎样读题干,怎样确定答题思路,怎样组织答题语言,怎样检查答题结果的全视角度来解题。•1、确定文本内容的类型,平时的阅读中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史学、教育、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等各种类型的文本都有所接触,才不会临阵犯憷。•2.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不论文本是立论或驳论或证明或评论等文章,都要搞清其中心论点、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想要证明什么,或想阐明什么,或想评论什么;他是怎样论证或阐明的,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方法。•3.要研读题干,出题人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文章的哪个角度,哪个段落,哪些句子有联系。•研习题干示例:•07高考: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本题有两问,共三个“得分点”,但不少考生却只回答了第一问“怎样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第二问“怎样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丢了一个“得分点”。•而第一个问,共有两个“得分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怎么做”、“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要怎么做”不少考生只是笼统作答,没有就“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和“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分别”作答,因此在这两个“得分点”上又打了折扣,丢了分。这种丢三落四、不能满足题目要求的答案情况,是造成阅读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4、整理答题的思路: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我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才符合答题的要求;我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我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抽象、概括、引申或转述的工作。•5、组织答题语言: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三、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必考论述文)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a.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b.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c.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d.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此类题,常常用偷换概念或扩大外延的方式。(金卷6页第12题B项)2(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