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词的基本知识•词是初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作“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虞美人李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时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本词内容进行理解。“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不觉厌烦“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感慨人的生命随着每一度的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不变”的又是什么?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专写事物不变,“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专写人生无常。三组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物是人非,富有哲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任情纵性,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雨霖铃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柳永的应试经历•“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我是奉旨填词。”后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