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届高中总复习·第一轮(语文)文言翻译与断句2(2010年浙江卷)原文见“史传文阅读例题精讲”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3断句断对一处得1分,断对二处、四处均得3分,但断错一处需倒扣1分,该断之处未断则不扣分。例如: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此例中断对三处(“载”后、“美”后、“才”后),得3分;但误断两处(“末”后、“人”后),扣2分。最后得分为1分。4解题指导:断句也是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断句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的规范。还应反复诵读,增强语感。5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6(1)整题大意译对得1分,两个知识点译对各得1分。“风化”不译不扣分。“名行”之“行”译为“行迹”、“踪迹”、“足迹”、“行为”、“活动”等均算对。“见知”只要译出“看见”、“认出”的意思,即算对。译为“看见”、“知道”之类也算对。(2)整题大意译对得1分,两个知识点译对各得1分。“请”译为“请求”、“求情”、“求请”、“请愿”之类也算对,得1分;但译为“请罪”算错,该知识点不得分。7因为“请命”、“请求”之类是为别人之事向当事者祈请,而“请罪”是为自己的过失向当事者请求宽恕。“何为”是知识点,一定要译为“干什么”。“财何为也”有不少考生译为“为什么要钱财呢”、“怎么会为了钱财呢”、“钱财有什么用”、“哪里是为了钱财”之类,作为整句的大意是对的。故整题可给1分,但该知识点仍不得分。例如:我为道德而请求,怎么会为了钱财呢?此答案可得2分,即大意译对得1分,知识点“请”译为“请求”算对,得1分。8解题指导: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