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天王中心小学刘景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感受阿炳苦难的一生,体会阿炳的情怀。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1、读课题。2、出示描写月光的词语并指导朗读。3、孩子们,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阿炳,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是黑暗。孩子们,想一想,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二、体验一段人生1、因为他什么都看不见。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有着孤独,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孩子们,读课文,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孩子们,仔细地看,仔细地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2、生默读、划。3、划完了以后,大声地读一读啊。看到什么?阿炳的这些镜头看到什么?看到了吗?把你看到的说出来,把你看到的读出来。4、谁能把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读成一个词语。而这个词语最能概括三句话。(师板书:坎坷)5、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你们没有体验到阿炳的感触。来,书上找,课文哪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了的,谁来?6、导读第三自然段(1)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跟我们已经比较遥远了,是的,我们要走进阿炳的生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要我们能发挥我们的想像力,让自己的感情跟阿炳一样,我们照样能够走进六十年之前阿炳生活的那一刻。好,大家看,大家看,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卖完艺以后回来了,拖着沉重的步子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阿炳在卖艺的路上,不小心撞翻了一筐水果,于是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就在阿炳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边,又饥又渴,阿炳病倒在自己的床上,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来,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写下来,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坎坷的场面写下来。(2)好,来,停下手中的笔。是的,阿炳有很多心酸的往事,我们也不可能亲身去体验阿炳那个曾经有过的坎坷,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用自己一颗善良的富有同情的心,借着想像的翅膀,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阿炳的那一段生活。读自己写的场面(3)孩子,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什么?孩子,你来说。(4)这就是坎坷。是啊,你们看到,你们听到,你们感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一起读,“渐渐地,渐渐地”,读。三、感悟一片情怀1、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全体静听。)2、好,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什么感觉?3、你们都是阿炳的知音。是的,你们想说的,你们要说的,书上有长长的一段话,把它找出来,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当中直接来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那一段话,慢慢地读一读。(学生自读)。4、来,谁来读一读《二泉映月》的开始部分?谁来读乐曲的高潮部分?谁来读乐曲的尾声部分。5、是啊,孩子们,这一首著名的《二泉映月》,(音乐再次响起),大家听,(示范)“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