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和坚守铸就丰碑——追记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万亩果园的最高峰,矗立着一个9.9米高的“干”字。“干”字下面,是一个5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四周,是360个“干”字组成的围栏。广场靠近山麓的高处,竖立着毛主席的诗句“唤醒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和小平同志的名言“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大梨树村的发展变化,全村群众的幸福,都是毛丰美带着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干出来的。这一个“干”字,生动反映着毛丰美30多年的无私付出,集中体现了他的优秀品质,也是他留给全村群众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让全村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毛丰美同志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真学、真信、真用,并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具体实践,为大梨树村的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党的方针政策里就有好日子”。1980年,作为村里的“能人”,他听从组织安排,担任了大梨树大队大队长。在全村党员群众大会上,他郑重承诺“让全村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习惯于土里刨食的村民不禁疑问:靠啥能过上好日子?“党的富民政策里就有机会和财富,听党话、跟党走就能发展致富”,毛丰美这样回答。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省、市、县电视台的新闻,是毛丰美每天必做的“功课”。他还经常带着村班子成员学习中央文件,在把握党的大政方针中找机遇、抓机遇。凭着对党的政策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之初,他决定带领群众进城经商办企业。刚开始,他与村干部到吉林、黑龙江贩运土豆和粮食,挣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而后在凤城火车站最繁华地带开办了县城第一家高档宾馆,迈出了商贸兴村的一大步。尝到甜头后,又兴建了凤城最大的封闭市场——凤泽市场,最大的农贸市场——龙泽市场,后又上马多家村办工业企业,兴办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201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4.2亿元,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成就了大梨树人致富的梦想。“村集体有实力才有凝聚力”。毛丰美常讲:“手中无米,叫鸡不理”。只有村集体有实力为民办事,才能把老百姓拢到一起。这些年来,他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共同致富之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滚动式发展,到2014年底积累村集体资产4亿多元,每年村集体收入2000多万元。富裕起来的大梨树村,先后投入1.5亿元新建村民新区、标准化村小、大型文体宫、村史馆等基础设施,实现集中供水、供热,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里每年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补贴村民入住新居、发展特色产业、参保新农合、发放65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节日福利,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大伙都说,我们现在过上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与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打心底感谢毛丰美和村班子。现在村上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村干部一声招呼,村民群众都不讲条件齐上阵。“我要与老百姓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1986年,毛丰美的工作能力被上级领导看在眼里,想让他当县畜牧局副局长,他想到自己当支书没多久,不忍心把刚刚看到致富希望的乡亲们撂下,就谢绝了领导的好意。1988年,县里有意要提拔他当乡长,他再次婉言拒绝。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后,上级组织部门有意破格提拔他当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他同样拒绝了。他说:“我就是个农民,大梨树是我的根,我要是当公务员了,大家就会觉得我离老百姓远啦!”一个共产党人的“干”字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认准了的事就要干到底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毛丰美用生命拼搏贫困,带领群众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用实际行动把“干”字打造成为大梨树人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我们不能改天,但我们可以换地”。在商贸和服务业发展有了起色后,毛丰美觉得,外出经商虽然可以发家致富,但村民的根仍还在大梨树,必须把这片山、这片水治理好,把大伙共有的家园建设好。1989年他决心向荒山开战,带领党员、村组干部和专业队伍120余人进驻伊家沟,连干40多天,一口气建成了500亩标准果园,为全村百姓示范打样。第二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