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岩沈从文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理解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不同见闻及感受,以及引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中作者的抒情、议论所起的作用。•第一课时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凤 凰精彩导入作者简介• 沈从文,生于 1902 年,卒于 1988 年。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 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人。苗族。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 、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写作背景• 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这里是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沈从文 20 岁 (1922 年 ) 离开这里, 1934 年又回到故乡,写成记录自己所见所感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是其中的一篇。•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内容结构内容结构 : 第一部分:第一次游箱子岩的情景。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15 年后重去箱子岩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写贺龙,并对其寄予希望。• 1 .作者 15 年前到箱子岩是在什么时候 ?15 年之后到箱子岩是在什么时候 ? 讨论后明确:作者 15 年前到箱子岩“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当地人正在过“大端阳节”。 15 年之后到箱子岩“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箱子岩遗迹• 2 作者 15 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是什么样子的 ?15 年之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是什么样子的 ? 这两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差别 ?讨论后明确:作者 15 年前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作者 15 年后到箱子岩看到的自然景象:“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上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作者描绘的 15 年前看到的自然景象色彩鲜艳,景色绮丽,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而 15 年后到箱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