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首句诗人借助“寒”“独”两字,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故乡今夜思千里”采用对照写法,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综观全诗,诗人心情“转凄然”,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002 年 , 作家韩少功作为访问学者出访法国 , 客居圣 · 纳塞尔市。作者在法国圣 · 纳塞尔市时的物质环境是优裕的 , 精神生活却是寂寞、孤独与空虚的。作者出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写成了此文。与一般写游子思乡的文章不同 , 作者另辟蹊径 , 有层次地挖掘了思乡的原因 , 并赋予“故乡”特定的内涵。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 韩少功 , 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作家 , 他是 1985 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归去来》 , 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 ,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 散文《山南水北》 ; 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与韩刚合译 ) 。其作品多次获奖 , 作品《山南水北》被自然论坛推荐为“十大自然读物”之一 , 《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评为“ 2000 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 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 寻根文学 : 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 , 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 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 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 根 ,‘’文学之 根 应深植于民族传说 ( 统 ) 文化的土壤里” , 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进行超越 , 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 , 作家开始进行创作 , 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就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惦.念 diàn 别墅. shù 酥.骨 sū 逃遁. dùn 墟.场 xū 熠.熠 yì 钥 钥.匙 yào 贫瘠. jí 锁钥. yuè 静谧. mì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