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素材运用技 巧示例 相信高考前每位考生都积累了许多素材,但在考场上如何运用,怎样巧妙灵活地将素材与给定的作文要求比较完美地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活用素材,不仅靠平日的积累与刻意练习,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对写好高考作文也极有益处。素材活用方法很多,灵活性很大,并没有一以贯之的通用套路和一劳永逸的运用模式,这也正是汉语写作的魅力所在。但我们可以从 2010 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提取一些素材运用的有效方法,希望能成为考生写作的小帮手。一、一材多用同一素材,可以运用于多个话题,也可以多向运用,即在同一个话题里提炼出多个层层递进的观点。将同一素材运用于多个话题,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我们前面列举的几个素材人物,屈原、李白、苏轼等,频频地出现在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一个素材多向运用,即在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里使用这一素材,将之提炼加工,层层深化,将素材扩展到多个角度,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如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壮志难酬》,文章第一段先提出辛弃疾的壮志难酬:“辛弃疾的悲剧在于他适逢乱世,却又委身于软弱无能的南宋小朝廷。南宋远远不及国力强盛的大唐,不能给胸怀壮志的辛弃疾提供一个一展宏图的舞台。”接下来第二段用大段文字论证了辛弃疾在南宋小朝廷中不能实现心中抱负的不平。然后第三段笔锋一转:“‘当命运给你关上了一扇门时,它却为你开启了一扇窗。’……南宋的舞台成就不了一代爱国之士施展才能的梦想,但却在宋词的舞台上开创了一个由辛弃疾引领的豪放词派。”这篇作文辩证看待同一环境对人物的不同影响,从辛弃疾这个人物身上拓展出两个层次观点:辛弃疾虽壮志难酬,但却开创了南宋词的一代新风,角度新颖,思想深刻。 二、“老调子并未唱完”——旧瓶装新酒即旧例翻新,把一些旧材料老材料从角度上、表述上、提炼上亮出新意。前面提及的人物素材因为经典, 所以考生运用颇多,阅卷老师看多了,再经典的素材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要注意把这些材料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且赋予新意,化腐朽为神奇,即做到将经典素材化用为自己的经典,使自己的作文得以与经典素材相匹配。上一页如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功之道》,这篇文章活用旧材,巧借演讲,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准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大胆将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孙悟空的故事,很巧妙地移植过来,并以演讲的形式,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了三条成功秘诀,恰好对应试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