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经常遇到一些教师、学生家长抱怨孩子不细心,懊恼孩子简单的题目,不应该错的却错了,把题目读给他听,立刻就明白了,自己怎么做就不对了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一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数学家哈尔莫斯把问题形象地称为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则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而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孩子理解题意的能力似乎更弱了,对此很多数学教师都深有同感,很多时候,老师看来很简单的题目,孩子们却前赴后继地出错。某著名数学教育家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虽然教师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比较关注,但很少在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体现出来。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关于“数学阅读”的研究,已有教师进行过研究了。而对于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题、不会审题、审不清题?是我们的数学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是学生在审题、读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对此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思考这个问题,追寻学生审题、读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策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并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的意义。① 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因此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全面准确地审题,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② 在数学课中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