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
第 14 课 孔孟两章 孔子( 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颛臾( )冉( )稷( )兕( )柙( )椟( )费( ) 相( ) 戈( )zhuānyú rǎnjìsìxiádúbìxiànggē生字正音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 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讨伐 ②颛臾在 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理由 ③颛臾与季氏 同为社稷之臣 无劝伐孔子反对讨伐理由: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请在书上画出来。引用:“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比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干戈于邦内。”提 问 : 通 过 分 析 , 孔 子 认 为 季 氏 当 前 之“忧”是什么?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