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说 课 二、说教法二、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五、说理念五、说理念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一、说教材三、说学法三、说学法(一)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 本节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青蛙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归纳出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青蛙为例,教材中的资料也极富有探究意义,意在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两栖动物的概念2. 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 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1 、通过课前收集,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2 、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难 点1.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比较2.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 学习过程中环保意识的渗透重 点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 青蛙鸣叫和抱对的意义。3. 青蛙和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三)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