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学生能否有否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在于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影响学生学习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良好的学习态度、有趣的教学情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成功的学习体验、明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学习能力等等,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不可能一一而足,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预习是学生先于课堂学习的独立学习行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关于能不能让学生预习数学内容,一直以来也有不同的意见,主要的反对意见认为预习会削减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失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观点还是有其片面性。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钱守旺对课前预习有自己的思考。如下: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前预习的思考(节选)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材具有简炼、概括、逻辑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教材,能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高效。三是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利于教学深入开展。一、预习的天地有多宽1.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预习?现行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我个人认为概念课、计算课(包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整理和复习课,这些学生可以预习。当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学生课前预习,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