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掌握健康与否的区分标准。•理解心理辅导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道德与规范。思考:• 健康•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心理不健康:•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不到理想的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这就说明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之中。一般可分为:心理问题 . 心理障碍 . 心理疾病三个层次。•亚健康——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其表现“即疲惫 . 虚弱 . 焦虑 .无助……我没有病,但时常觉得自己很虚弱” .“ 我经常产生无明火,看什么都不顺眼” .“ 我觉得我的生活乱糟糟的” .“ 我好象怎么努力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生活” .“ 我太累了,活得真没意思”……心理健康完美主义损人利己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 具有稳定的情感;• ②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③ 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④ 智力正常;• ⑤ 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冷漠 有人曾做过多次跟踪调查:一是通过现场观察,二是采用量表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三、四年级)有 41 % , 高段(五、六年级)有 34 %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常在早晨、傍晚上学或放学途中,看到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坐在白发苍苍的祖父母的小三轮车上,悠闲地吃着点心,宛如观光游览,上坡也懒得下车。• 厌学 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样本容量为 200 的测验数据表明: 30 %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54 %的学生坐到书桌前准备学习时,会马上或有时感到厌烦。 20 %的学生会在对学习厌烦时找“头痛”或“肚子痛”等借口。 36 %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由于不喜欢某老师而讨厌其执教学科。尚有 10 %左右的学生感到老师讨厌自己。 MHRSP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中, 40 %的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孩子)“课堂讨论或与家长谈论学习问题时不感兴趣”、“一提起学习即心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