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1 1 -2 0 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小学 罗惠欢 2 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 4 、8 5 页,《1 1 -2 0 各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1 1 -2 0 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 1 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学习比 1 0 更大的数,教材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认识 1 1 -2 0 各数,掌握 1 1 -2 0 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 1 -2 0 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2 、知道 1 1 -2 0 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掌握 2 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 1 -2 0 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 1 1 -2 0 各数的组成。 3 教学难点:掌握2 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等。从学生的学来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 三、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1 、以旧引新,引出课题;2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4 、系统练习,巩固提高;5 、总结评价,领悟体验。 第一环节:以旧引新,引出课题。 我创设师生做手势数数,复习旧知:从1 数到1 0 ,再从1 0 数到1 。“我们已经认识了 1 0 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 1 0 大一些的数。”从而引出课题:《1 1 -2 0 各数的认识》。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一开始,我便展示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呢?”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