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中医四诊凌步明凌步明1111月月第一节望诊望诊的内容包括:望全身:神、色、形、态望局部:头面、颈项、五官、皮肤、小儿络脉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望舌:舌质、舌苔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情况,称为望诊。一、全身望诊(1)望神1、神的概念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思维。2、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先天(化生)精气充养形体神后天(滋养)3、望神的意义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表现于外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1)得神概念: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表现: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灵活、体态自如。意义:主脏腑精气充足。见于正常人,或轻病而脏腑精气未伤者,预后良好。全身望诊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2)失神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全身望诊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3)假神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神“好转”的虚假征象。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全身望诊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4)少神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4、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全身望诊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2)望面色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2、常色与病色(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有主色与客色之分:主色——面色肤色终生不变者。客色——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人的面色与肤色也会相应改变。全身望诊(3)望形态(一)望形体形体的变化及意义:强——实证、热证弱——虚证、寒证胖——形盛气虚,肥人多痰—易患中风、眩晕瘦——形瘦阴虚,瘦人多火—易患劳嗽全身望诊(3)望形态(二)望姿态1、动静:动、强、仰、伸——阳、热、实证静、弱、俯、屈——阴、寒、虚证2、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全身望诊二、望络脉(一)适用年龄——3岁以下小儿(二)三关划分分为风关、气关、命关二、望络脉(三)形色主病浮显易见——表证沉隐模糊——里证鲜红——外感表证紫红——里热色青——痛、惊紫黑——血络闭郁2、红紫辨寒热1、浮沉分表里三、望排出物(一)望痰涎1.望痰寒痰——痰稀、色白、量多,或有黑点者痰热——痰稠色黄,坚而成块者燥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湿痰——痰稠色白量多,滑而易咯出者肺痈——咯出脓血腥臭痰热伤肺络——痰中带血,或咯血2.望涎口流清涎量多者,多属脾寒,气不摄津;口中时吐豁涎者,多属脾胃湿热,湿浊上泛;口角流涎不止,可见于中风后遗症,或风中经络之证;小儿口角流涎,多属脾虚不能摄津所致,亦可见于胃热、虫积或消化不良。三、望排出物(二)望呕吐物呕吐物稀清无臭,多为寒呕;呕吐物为秽浊酸臭,多为热呕;吐出酸腐夹杂不化食物,多属食积;呕吐清水痰涎,伴口干不饮,苔腻胸闷,多属痰饮;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湿热或郁热;呕吐鲜血或暗紫有块,夹杂食物残渣,多属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热伤胃络而血不归经。三、望排出物四、望舌望舌质——舌的神、色、形、态(候脏腑气血的盛衰)望舌苔——苔质、苔色(候邪气的浅深、胃气的有无)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望苔色:①白苔:主表证、寒证;②黄苔:主里证、热证;③灰黑苔:主热极或寒盛,主里证。另外,望舌应在充足的自然光下进行,还应该注意进食造成的“染苔”。第二节闻诊第二节闻诊概说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肠鸣嗅气味—病体气味及分泌物、排泄物、病室的气味第三节问诊第三节问诊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二、问生活史(生活习惯)•三、问家族史和既往病史•四、问起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