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 第一章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个人的自我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这种角色,于是你就会真的成为这种人。这也可以叫作自我暗示、自我角色引导。 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班主任职位不高,但想做好却不那么容易。做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我平时就有这样的角色意识,可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以前没有这样的意识,从现在起,要从阅读、实践中自我教育,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第一节 教育型的管理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上看,后者可能比前者好。(中小学的教育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其实一个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也应该具有管理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记住,要教育学生服从真理,而不是怕某个人,否则就不是正确的管理方法,虽然表面上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 我们看一个班主任的真正水平,往往要看他们如何对待“非评比”一类的问题。 思考题:请举一个班主任工作中案例,具体说明教育型管理与单纯管理的区别。 课堂上有两名学生因为小事大打出手,班主任当即让两名同学回家“反省”,学生想要解释,这位班主任说,先回家“反省”一星期,来了之后再说。等一星期后学生返校,班主任要求他们每人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查,并交纪律保证金。 这位班主任的管理其实就是单纯的管理。他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时,不是抱着教育学生的目的,而是简单惩罚,没有追究打架原因,更没有让同学们从中受到教育。而且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粗暴武断的,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是一位教育型的管理者,应该首先问明两名同学打架的起因,是平时积怨的爆发还是偶然争端,是生活小事还是原则问题。弄清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否则表面上矛盾解除了,实际上隐患仍在,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还会打架。另外,也可以在班上让同学们公开对他们打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