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指向无答之问的利刃指向无答之问的利刃 孙韵涵 在将经典大众化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保留戏情戏理之内核,揭示原有矛盾冲突中蕴藏的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回应时代问题。在努力激发年轻人对传统的兴趣和喜爱的同时,也要对年轻观众的理解力和审美力更有信心,对年轻艺术家的制造力有信心,对粤剧乃至中国传统戏剧的生命力有信心。 作为第 21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文化周节目之一,由毛俊辉导演的粤剧《百花亭赠剑》于 11 月 8 日和 9 日晚在美琪大剧院公演,讲述安西王之女百花公主助父谋反,却与朝廷密探江六云一见钟情并结为夫妻的故事。自 20XX 年首演以来好评如潮,尤其受香港年轻人欢迎,不仅当时连演三场,更是打破了香港艺术节 47 年来从无同一剧目连续两年上演的惯例,并于 20XX 年年初来到内地,参加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媒体纷纷报道和推介,肯定其在形象塑造、叙事、表演、音乐、服化、舞美等方面的创新,认为其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引起了当代共鸣。也有部分评论指出存在主题先行、结局突兀、细节交待不清等问题。 《百花亭赠剑》的文本可上溯至明代无名氏的《百花记》,1958 年经香港著名编剧家唐涤生先生整编、丽声剧团演出后成为粤剧经典。京剧、越剧和昆曲等其他剧种也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百花公主与江六云的故事,从五六十年代至今仍时有改编和演出。1 新版《百花亭赠剑》基本保留了唐涤生版的故事情节和经典唱段,删去枝节,并将大团圆结局改为男女主角携手浪迹天涯,着重表现爱情的强大力量,鼓舞年轻人冲破桎梏、解放个性,追求理想与爱情。本文试图从情节和人物两方面,分析新版《百花亭赠剑》的主要矛盾冲突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探究戏曲如何在创新进展中兼顾传承精神内核与凸显时代意义。 爱情至上:压迫与抵抗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不同剧种和版本中,最常演、最受欢迎都是《赠剑》一折。与其说观众爱看江六云机智勇敢因祸得福,不如说爱看男女主角在百花亭内从偶然相遇到赠剑定情的过程中擦出的激情与爱的火花。新版《百花亭赠剑》不仅将爱情处理为全剧的核心推动力,还给予其最高价值地位。 爱情触发人物的个性觉醒,唤起人物的抵抗精神。百花公主原本只知道练兵报仇,不谈儿女私情。江六云为刺探军情,化名海俊,费尽心思混入王府,醉入禁地,违法当斩。可在眼神相遇的瞬间,两人沦陷爱情之中,命运和事态也随之改变。江六云的夸赞能让冷若冰霜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