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谈谈鱼毒_毒鱼谈谈鱼毒_毒鱼 了解一点有毒鱼类的常识,在日常生活中不无好处,或许会避开一场飞来的横祸呢! 从池鱼中毒谈起 一九八一年三月的某一天,广州市突然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的事故,某医院一天内就接待了八十多位上吐下泻的病人。原来这起事故是由池鱼引起的。 池鱼,学名蓝圆鳕,江浙一带叫黄占。这是一种禽高组胺的鱼类,其肉体内含有一种组胺酸,它可分解为组织胺。当这种组织胺聚集到一定量值时,就可使人引起过敏性中毒,有关部门曾作过试验,这种青皮红肉鱼除黄占外,还有金枪鱼、青占、沙丁鱼等,如保觯不当,都可能引起过敏性中毒。 不过瞬间即可夺取生命的还不是这种青占、黄占鱼,而是河豚鱼。河豚鱼中毒的情况,1982 年第 8 期《祝您健康》上已有专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警惕内毒鱼类 所谓内毒鱼,指的是鱼体内某一部分含毒素的鱼。上面提到的池鱼等青皮红肉鱼及河豚鱼,其实也是属于这一大类。 笔者曾无意吃过一次来自西沙礁盘区的鱼类,数小时后感到头晕肚痛,下痢后方舒适一些,过后才知道自己食的是笛鲷科鱼。这种鱼愈大,肉内的毒素也就愈强。珊瑚礁区的鱼,色彩艳美,有很大的观赏价值,但毒性却很强,当我们野外旅游时,可别贪食那些色彩艳美的、不常见的鱼,特别是产卵季节的大型石斑鱼、鲟鱼和裸胸鳝等。 经加工后的鱼肝油是人们常用的营养补品,于是有些人就认为新奇鱼肝可能更富有营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有些海洋鱼类,例如马鲛鱼、鲨鱼等的鲜肝是不能过量食用的,因为在这些鱼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 和脂肪,维生素 A 和 D 都是脂溶性物质,如摄入过量就会沉积在体内,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到一定量值时会引起中毒,有不少船员喜爱用鲨鱼肝熬成油来食用,要小心为好。 人们常常以为动物胆具有清热解毒、壮腰补肾的效用,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淡水鱼的鱼胆偏偏是有毒的。特别是草鱼胆。据有关部门的实验证明,食用色体重量在三斤半以上的鱼胆,就会引起中毒。 还有鱼卵,它虽是好东西,但也要适可而止,特别对产卵季节的淡水鱼卵,要引起警惕,不要盲目大量食用,否则也会中毒。 总之,因食内毒鱼类而引起的中毒,在程度上比河豚中毒轻微多了,但也会有死亡事故发生,所以我们对于不常见的鱼及鱼的内脏食用要慎重,特别是船员及渔产区的人更要注意。最简便的方法是,让猫先吃,猫吃没问题,人食也就安全可靠了。 小心刺毒鱼的袭击 上面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