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学时:56 学时 课程学分:3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简介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府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其理论与方法发展十分迅速,在各国解决区域问题,缩小区际差异,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现代区域经济学尤其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有机融合的全新理念。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区位、区位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 较 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发展的综 合评 价 及其指 标 体系等 相 关知 识 。 二、课程性质、目 的与基 本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 属 于经济学专业主干 专业课, 为经济系四年制经济学本科的必 修课程。要求 学生在学习 本课程的过 程中 广泛 阅 读 相关参 考书 籍 和学习 材 料 , 加 强理论与实 践 的联系。通 过 本课程的学习 , 使 学生建立正 确 的区域观, 系统 地 掌 握 区域经济学的基 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培 养 分析 和解决实 际区域经济问题的能 力 , 为进一步 的学习 和工 作打 下 良 好 基 础 。 三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区域经济学家的观点,掌握区域经济思想的发展进程,重点掌握新区域经济观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新区域经济观 三、教学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三、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区位、区域、区域经济、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学等相关概念,理解并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二、教学重点 区位概念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 一、区位概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