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感悟类试题一、解读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变现力的语言二、解这类题规律: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内涵。其次要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答案要有针对性。三、答题要求:感想必须来自于文章本身,答案既不能离开文章的内容,也不能是文章的重复。四、答题步骤:1、引:引出阅读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切的部分 ( 像主题、人物、情节、背景等) ,也可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2、 感:就是写出自己由此而引发的认识变化或心理变化( 即感想 ) 。3、 联: 联系社会和个人的实际。五、练习回顾:萧乾《老北京的小胡同》第 19 题: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 100 字以内)(6 分)老北京的小胡同萧 乾(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 (或羊倌) 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 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 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 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 年冬),因 " 学运 " 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 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 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5)啊, 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 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 " ,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 江米小枣年糕 " 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