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版别术语解析————斜月单星转自{corcol发表于《古泉园地宋-辽-金-西夏钱讨论欣赏区》}古钱币的版别划分(尤其宋钱),主要是根据钱体文字差异或铸造特征区分的,故版别名称本身就是其特征的所在。宋版相对来说研究得已相当深入,从日本人编纂的以《古泉大全》《符合泉志》和《新订符合泉志》为代表的版别分类泉谱,到国人自己总结出版的以《北宋铜钱谱》为代表的版别分类谱,其版名的划分大多都沿袭了下来,有一些仍采用日本泉届的叫法,正所谓泉无国界。一、正样要了解宋版中其他术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正样。什么是正样,其实也很难说清楚。不同的版的正样也常常各有各的特点。粗浅的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文字的位置端正,穿孔大小适中,穿郭和外缘均适中。例如,我们把下面这个样子的叫正样:二、进所谓“进”,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左,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右”。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进元”三、退所谓“退”,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右,同样地,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左”,例如《符合泉志》里嘉祐的“左元”,就是《铜钱谱》中的“退元”。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退元”四、仰所谓“仰”,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左侧抬高,或者说左高右低,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仰元”五、俯所谓“俯”,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右侧抬高,或者说左低右高,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俯元”六、昂所谓“昂”,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升高,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昂通”七、降所谓“降”,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降低,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降通”八、广穿所谓“广穿”,就是指穿口宽大,通孔的大小比正样的明显大,注意不同版的广穿其穿口特征并不能套用,有些版里的广穿可能对其他版来说一点儿都不“广”。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广穿”九、狭穿所谓“狭穿”,跟“广穿”相反,就是指穿口窄小,通孔或穿郭的大小比正样的明显小,注意不同版的狭穿其穿口特征也不能套用,有些版里的狭穿可能对其他版来说一点儿都不“狭”。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狭穿”十、寄郭“寄郭”这个名词,不只是宋版里用,开元版等中也很常见。不同的是宋版中分得更细一些,“寄郭”、“接郭”和“隔轮”严格上来说是不一样的,在本贴中为了不弄得太复杂,“寄郭”和“接郭”不再区分,而只是将“寄郭”和“隔轮”分开介绍。所谓“寄郭”,通俗上讲就是指四个文字均紧贴内郭,尤其是最靠近内郭的笔画与郭线相连。例如,可以把下面这种叫“寄郭”。(注:如果不是四个字都寄郭,而是某个字或者某两个字寄郭,这时就叫“某寄郭”或“某某寄郭”,如“宝寄郭”、“元宝寄郭”,如果有三个字寄郭,而另外一个字不寄郭,这时可叫“三寄郭”,如政和中的“狭通三寄郭”)十一、隔轮所谓“隔轮”,是指四个字均离开外缘(轮),但并不一定寄郭,其特征对不熟悉的泉友来说可能跟“寄郭”很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拓片和实物会一些不同,在泉谱上看着很明显的隔轮,但实物可能并不那么明显,其实做出拓片来就清楚了。例如下面的这个,可以叫做隔轮:十二、连轮所谓“连轮”,是跟“隔轮”相对,指四个字均与内郭分离,而与外缘(轮)相连,如果单独某个字连轮,那就叫“某连轮”。十三、阔缘这个名词大家应该都熟悉,所谓“阔缘”就是指外缘宽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阔缘同样要看版别特征,有些版本身外缘都较细,那么如果发现一个文字特征类似,但外缘明显比一般的宽的,同样可以叫阔缘,而此时的阔缘跟其他版相比,可能并不算阔。例如,相对于前面的正样,这个可以叫阔缘:(注:蜀地较为盛行)十四、细缘这个名词大家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