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1页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2页
2/9
感染性心内膜炎_第3页
3/9
第十八单元感染性心内膜炎(1)常见致病微生物(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3)临床表现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十八、感染性心内膜炎(4)并发症炎(5)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6)诊断标准(7)治疗措施(8)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按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常见感染部位是心脏瓣膜,也可以发生于腱索、心壁内膜。一、常见致病微生物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1.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病原微生物的65%和 25%。2.急性 IE 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 族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3.亚急性 IE 患者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 族链球菌(牛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较少见。4.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少见致病微生物。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 IE 主要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最易发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生物常见部位为异常血流下游的心内膜,可能与这些部位的压力下降和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高速射流冲击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容易引起感染,如二尖瓣反流束面对的左房壁、未闭动脉导管分流束面对的肺动脉壁等处的内皮受损。在压力阶差小、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时较少发生。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心内膜的内皮受损,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于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形成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3.暂时性菌血症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粘膜创伤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循环中细菌如定居于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感染与否取决于:(1)发生菌血症的频繁程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2)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多,粘附性强,故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原因;大肠杆菌粘附性差,虽为常见菌血症,但极少导致心内膜炎。三、临床表现(重点)发生菌血症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菌血症后2 周以内。1.发热亚急性者起病隐匿、有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热是 SIE 最常见的症状,常呈原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感染性心内膜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