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得与失 2010 级行政管理 102263019013 张盛娥 一、前言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由美国发展理事会(WDC)主持,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1994 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 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 年全部完工,总工期为17 年。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它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同时,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1932 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中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1944 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1950 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1958 年 3 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 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1992 年 4 月 3 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 票赞同、171票反对、664 票弃权、25 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3 年 7 月 26 日,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1994 年 12月 14 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工期 5 年(1993~1997 年),主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