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似图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上册第二章《相似图形》中的最后一节《位似图形》。对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是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位似图形》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图形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位似》就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相似,是对相似的纵深挖掘与提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相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对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应该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能运用位似图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位似图形定义、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 2 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类比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法进行教学。意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分析 在深入的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引 入 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成为辅助我们学习的工具。你知道投影仪投射出的图片与原图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就让 独立思考 合作探《位似》看似简单,实则抽象,之前学生很少从位似的角度观察生活,缺乏必要的认知体验,所以我没有象教材中那样直接出示位似的构图,而是选用学生熟悉的投影仪播放图片的过程, 3 我们用一双“数学化”的眼睛一起来观察、探索、揭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究 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一下子从生活中找到了位似的影子,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的体验。同时,我将问题设计为:“两图形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