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稳步推进专业统防显成效近几年来,经过我市的努力和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千家万户分散打药防治病虫害难题的根本途径。其显现的主要成效和具体做法是:一、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的迅猛发展,取得了显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在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的激励下,我市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从2009年的2个发展至目前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6个(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的植保服务组织12个),注册成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12个,成立村级植保服务队6个,依托农资企业型、种植大户牵头的其他服务组织8个(农资企业型2个,大户型3个,专业服务公司型2个,基层农技部门型1个)。拥有新型植保机械228台,机手78名,服务队伍、机械装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了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骨干,村级服务队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专业化、社会化病虫防控体系。(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年年不断增加。如2009年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代防代治等形式的水稻病虫防治服务面积仅0.55万亩次。2010年开始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扶持下,我市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以全程承包和半承包为主,服务面积扩大到2.55万亩次以上,其中全省水稻病虫全程服务面积1.25万亩次以上。到2011年,全市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9.58万亩次,并试行开展果树、棉花、蔬菜、油菜等作物病虫统防统治。2010-2012年,我市以农业部,省农业厅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为平台,建立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9个,其中水稻示范乡镇6个,蔬菜、棉花、油菜各一个。年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可达8.55万亩次以上,2011年,全市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辐射面积25.5万亩次。同时,将专业化服务与出口基地、精品农产品打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果树、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上试点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5万亩。(三)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效益显著提高。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一是解决了农业新技术植保新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二是由于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进行病虫防治是个难题,所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户开展防治病虫,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三是由于专业化防治使用的是机动喷雾器,雾滴细,喷雾覆盖面大,工作效率比手动喷雾器提高10多倍,所以,可以减轻劳动强,提高劳动效率。四是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不仅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留守劳动力的从业机会和收入。五是加速了新型植保器械、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绿色植保技术的到位率。并对病虫害实施绿色防治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明显的优势主要在于:①防治成本显著下降。2010-2012年我市植保专业化防治情况调查表明,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实行专业化防治比农民自防要减少用药1-2次,全市水稻全季节病虫专防田较农民自防田平均减少农药防治1.5次,亩节约农药、用工成本平均为24.8元。②专业化统防统治区与非统防统治区防治效果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呈显著差异,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没有出现明显的病虫危害现象,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防洽效果。③专业化统防统治区与非统防统治区防治效益相比,前者增加的效益非常明显。根据定点调查数据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早稻亩用平均成本22.5元,比农户自防成本29.5元减少7元,节约23.7%;一季中稻亩用平均成本68.5元,比农户自防成本98.6元减少30.1元,节约30.5%;双季晚稻亩用平均成本62.5元,比农户自防成本88.5元减少26元,节约29.4%。专业化防治区比非防治区早稻亩平增产27.5kg;中稻亩产增产48.5kg;晚稻亩平增产45.5kg。农民通过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④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技术规程,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新农药,科学减少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