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杨立华教授谈儒家的幸福观

杨立华教授谈儒家的幸福观_第1页
1/9
杨立华教授谈儒家的幸福观_第2页
2/9
杨立华教授谈儒家的幸福观_第3页
3/9
1 杨立华教授谈儒家的幸福观 杨立华 一、儒家文化是一种追求获得幸福感的乐感文化 儒家的精神气质实际上是一种乐感文化,它与基督教的罪感文化以及佛教的苦感文化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也就是说儒家看待世界的目光跟基督教、佛教看待世界的目光不一样,儒家看待世界的目光是春天一般的,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着温暖和生生不息的世界。从乐感文化角度来说,甚至可以把整个儒家精神概括为一种幸福的境界。儒家讲的思想都跟幸福有关,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幸福的方法,甚至有的时候可以说是幸福的艺术,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说,幸福是最难得到的东西。 儒家把《四书》编成一个统一的文献,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修身”。修身的目的是成德,成就个人的道德,但是成德不是唯一的目的,修身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获得幸福,这也是目标之一,而且你要注意,在儒家的思想里面,成德和幸福之间是有直接关联的,不是意味着人的德行跟幸福无关,相反人的德行是人能否幸福的根本条件。 我们既然讲到儒家是一种幸福的技艺,我们就从儒家的幸福观讲起。我们看一下儒家所说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样子? “愉悦”与“快乐”是两种不同的幸福感受 《论语》第一句话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无论是“悦”还是“乐”都跟幸福有关。但是,在哲学意义上,“悦”和“乐”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首先是时间上的区别。愉悦和快乐哪个更持久?答案很清楚,当然是愉悦,你可以在愉悦中待一天,也可以在愉悦中待一年,如果你足够幸运,你的德行跟颜回、孔子一样高,可以在愉悦中待一生,这是非常持久的东西。但是“乐”、快乐是短暂的,钱钟书曾说“快乐快乐,凡是乐必是快,凡是乐必是短暂的。”听一个笑话,你哈哈大笑,笑三秒、五秒都很正常,要是笑上十天八个月,正常人都得绕着走。所以快乐是短暂的。 其次是来源的不同。“快乐”的来源总是来源于某些具体的对象;而“愉悦”来源于我们对生活整体的感受。请注意,生活的整体是没有办法对象化的。什么叫对象?我拿水瓶子盯着看,在这个行为里,我就把它变成了“对象”。所以,对象是源于一个对象化的行动。有谁能把生活的整体拿在手上盯着看?这也引出一个重要的内涵,愉悦是与人的生活的整体相伴随的,内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到远方、到外面去寻找;而快乐总要到外面去寻找,所以,人们常说“找乐子”。 2 第三是程度上的不同。我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杨立华教授谈儒家的幸福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