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德技并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做法与过程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为办学宗旨;以“师生幸福、企业青睐、社会敬重”为办学目标;以“勇于担当、善于学习、乐于合作、精于实践”为育人目标。秉承“厚德、弘毅、笃学、砺能”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德育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实施工学结合、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活动。做中学、做中教,坚持德技并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国学经典进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课程、文化、活动、特色社团等提升育人效果。课程育人。学校开设了《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国家规定德育课程除外,还开设《心理与健康》、《公共艺术欣赏》、《美术》、《沙画》、《陶艺》、《经典古诗词》、《励志故事》、《企业文化》、《礼节礼仪》、《美文欣赏》、《弟子规》、《百首名曲赏析》等校本拓展课程。利用拓展课程更加自由、自主和开放的特性,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其它课程课堂教学中,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教育,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文化育人。引国学经典进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提高德育实效性。具体做法:(1)引国学经典《弟子规》进课堂。将《弟子规》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语文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