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不是另一个维基百科孙若茜“不是在做另一个维基百科”网络百科已经成为全球趋势。最具代表性的维基百科自 2001 年英文版创立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料来源网站之一。2024 年 3 月,《不列颠百科全书》突然宣布停止发行纸质版,开始全力进展网络版。此外,《俄罗斯大百科全书》也开始了数字版的筹划。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否也应马上建立网络版?总主编杨牧之的形容不只是势在必行,而是十万火急。《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代表国家形象的重大文化工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是为了搭建这一“文化的万里长城”而组建的。自 1978 年 11 月成立至今,它已经走过了 40 个年头。1993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综合性现代百科全书的历史,从文化学术上铸造了国家形象。时至第三版的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传统纸质印刷拓新至兼具网络版的形态,无疑又是一次从无到有的重大变迁。但问题是,怎么做?如何超越其他网络百科?在有网络版的情况下纸质版又该如何设计,多媒体怎么配合?在经过一番论证和调研后,它的定位变得非常明确——并不是另一个维基百科,而是一部权威的、学术的、高端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这意味着它不会着力于将条目数量最大化,而是靠准确和权威性的内容质量取胜。杨牧之始终认为,让网络版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百科全书的层面上还不够,为了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百科全书的网络版将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是专业板块,它是网络版的主体和核心,相当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基本词条,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按学科分工编纂,以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非本专业读者为对象。目前的设定是 30 万条。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专题板块,它以各种特定的专业、课题为中心,以多作者、多视角、多条目汇合的形式编纂。此外,为了满足人们对现实的经济、文化、教育、医药、文艺、体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关注和需求,大百科全书的网络版还设立了大众板块,强调雅俗共赏,在内容形式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加网络版的黏性。网络与传统纸质印刷的首要区别在于数字化媒介及技术手段的运用与配置,具体到百科全书的编纂,就是多媒体与词条的链接。有意思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网络版和纸质版之间也是相互链接的,所谓“纸网互动”。在重要条目下加一个二维码,就可以链接到网络版。杨牧之实际上,一部百科全书的网络版与纸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