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 1《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与功能目标 第一,课程定位。必须首先认识清楚形势政策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观点 1 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通识课程或者专业课程。目前高校本科“4+1”和高职“2+1”的课程设置,已经将《形势与政策》课明确为思政课必修课。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探究多种形式,但是,对于课程的要求与其他思政课是一样的。 观点 2 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任课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上的。目前不少高校客观上将《形势与政策》课边缘化,一些思政课专职老师看不上这门课、认为这门课没有“技术含量”不同意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该课程多为兼职老师在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观点 3 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应当更多的是理论的应用。能够运用理论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剖析,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只讲理论或者只会举例上课的都不符合要求。 以上三点基本认识是建好和讲好《形势与政策》的基准。 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讲,根据思政课建设的标准与要求,同等对待“4+1”课程,不可偏废; 从老师的层面上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与难度,讲好这门课每个专题事实上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第二,功能目标。最新的意见对《形势与政策》的界定: 随着党和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回归,特别是全国思政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思政课老师座谈会的召开,全国上下仔细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进展与立德树人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上下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建设意见。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意见》要求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政课管理体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