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推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思考一、什么是新常态所谓的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至现今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XX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并于20XX年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行业快速发展,新业态出现等都使得劳动关系变化更加复杂多样。在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适应新情况、把握新规律,积极面对劳动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客观分析呈现的新特点,准确把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着力点。为了有效地解决新常态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关系发生的具体变化。二、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关系发生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劳动供求关系变化、劳动者代际更替以及社会政策、法律法规逐步规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社会层面、经济层面,还是企业内部层面,劳动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暴露出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劳动关系周期缩短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和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成本提高、内需动力不足等窘境,企业利润空间变得稀薄。一方面,随着社会结构优化改革,大量企业遭遇被兼并收购、重组、清算、破产的命运,企业在加大员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能力及需求减弱,导致大批量的职工被迫面临失业;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尤其是随着劳动力老龄化趋向的加剧,年轻劳动力变得稀缺和珍贵,劳动成本提高。第1页共8页虽然年轻一代思维活跃和富有创造力,但是其现实追求明显,更加追求体面劳动和自我价值实现,加之沉重的生活压力,新生代职工在就业过程中“跳槽”现象频发,职工流动性大,企业留人难。劳动关系的生命周期就是在这种被动终止和主动终止中更加短暂,劳动关系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社会陷入了企业“招工难”和职工“就业难”的经济怪圈中。(二)劳动关系主体多样化从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一方主体来看,农民工在数量上已超过城镇劳动者,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因素。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劳动者和城镇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角色等区别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如何平等地处理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劳动关系调整的重心,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从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一方来看,自市场经济放开以来,非公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时至今日,其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用工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实体,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要途径。(三)劳动关系供求选择分化严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可供给社会的劳动力总量开始下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劳动力逐渐分化为低端和高端两个方向。低端劳动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高端主要体现为智力劳动,二者已成渐行渐远之势。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的现象是智力劳动力需求面临饱和,反而低端劳动力供给收紧,部分行业和地区农民工供给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趋于常态化并呈加剧趋势。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年轻一代劳动力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据有关预测,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可能高达770万人。如此庞大的潜在劳动力将集中涌入市场,这是注入市场的新鲜血液,也是注入社会的高压包。用人单位往往想通过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劳动力量,而劳动者往往倾向于选择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更有利的工作,以帮助自己获得最大的成长或成就。而这种选择分化将导致更多的新生代劳动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第2页共8页(四)劳动关系层级化突出新常态下,伴随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基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