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由于拥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富足的战略资源,南中国海地区曾被西方战略家称为“亚洲的地中海”和“第二个波斯湾”,而“边缘地带理论”的鼓噪者们更是作出了“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各周边重要海峡,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大胆论断。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扩张势力积极涉足这一战略区域,致使原本仅属领土纠纷范畴的南中国海争端日益演织出一个复杂的问题网,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敏感、牵扯国家也最多的国际争端热点之一。 一 美西战争爆发后,为界定菲律宾的领土范围,美国相继于 1898 年和 1900 年与西班牙签订了《巴黎和约》和《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这两个条约所界定的菲律宾领土范围都没有把南沙群岛以及黄岩岛包括在内。这种状况在 1930 年英美两国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边界的条约中得以延续。 20 世纪 30 年代初,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府曾派舰队到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勘探,并随后对其中的九个岛屿宣示“主权”。此时菲律宾前参议员陆雷彝提出“九小岛”按巴黎条约规定应属菲律宾所有,并且建议政府出面交涉。对此时任总督墨菲未加任何个人意见,只是把陆的建议转送给了华盛顿。由于当时的美国正深陷“大危机”之中,因此对陆雷彝的建议未予采纳,而当时驻菲律宾海岸的美测量人员也明确表示,九小岛的位置在巴黎条约所规定的领海界限之外 200 英里,不属于菲律宾的领土范围。 日本先后于 1938 年 11 月和 1939 年 3 月侵占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以此作为推进其“南进战略”的重要基地。尽管美国先前曾经拒绝支持菲律宾对于南沙群岛的请求,但日本的举动不仅刺激了菲律宾当局,也促使美国对于南中国海的战略价值进行重新认识。 不过直到这一时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仍然远非明朗。《开罗宣言》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该宣言只是以“such as”(“如”)的措辞列举了部分应予归还的中国领土,其中并未将南海诸岛作为列举项之一。 二 1950 年 1 月 12 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就亚洲政策发表演讲,明确指出美国的西太平洋防线是从阿留中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据此,不仅朝鲜半岛,而且菲律宾以西的南中国海也被排除在其防线之外。但是,朝鲜战争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