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所以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 。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根据以上情况,我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四、重点和难点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六、器材准备长方体木块(每组 3 块)、弹簧测力计、毛巾、玻璃板、毛刷。七、教学过程用手拿起一本书,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边演示边讲解)引出摩擦力,提问生活中摩擦力例子,举例。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对其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