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常用句式--------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这种形式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是宾语是代词;其二是否定句。所谓的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否、非、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否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就叫否定句。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如:(1)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2) 七十者衣食帛肉,黎民不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两句中各有否定词(1)“不”,(2)“未”,且各有代词(1)为“自”,(2)为“之”。因此,这两句用现代汉语的语序理解应为:(1)忌不信自。 (2)七十者衣食帛肉,黎民不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二、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在疑问句中,往往用“何……之……”格式表示。我们所熟悉的有“何罪之有、何功之有、何陋之有”等等。如:(3)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句中“有”为动词,作谓语。“何厌”作“有”的宾语,“之”为助词,可不译,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陈述句中,用“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如:(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句中宾语“句读”、“惑”分别位于动词“不知”、“不解”之前,“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三、用助词“是”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在陈述句中,往往用“惟……是……”格式表示。我们熟悉的有“惟才是举、惟你是问、惟利是图”等等。(5)惟利是图用心 爱心 专心1现代汉语应理解为“惟图利”,“是”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疑问句中,用“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直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如:(6)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无乃……与”为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这句话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求!无乃过尔与?”,所以本句应翻译为“这恐怕要责备你吧?”“尔”充当“过”的宾语,“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四、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文言文中,疑问代词有“何、谁、恶、安、胡、奚、孰、焉”等等,它们作宾语往往放在动词前面。如:(7)沛公安在? 《鸿门宴》(8)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归去来兮辞》两句中,宾语各是疑问代词“安”、“焉”,所以都前置于动词“在”、“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