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9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学案 鲁人版必修1-鲁人版高一必修1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9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学案 鲁人版必修1-鲁人版高一必修1语文学案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9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学案 鲁人版必修1-鲁人版高一必修1语文学案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9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学案 鲁人版必修1-鲁人版高一必修1语文学案_第3页
3/3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习目标: (1)结合中心和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情感。学习重点:结合中心和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1、背诵并默写文中出现的两首诗。2、概述文章中的三个典故。(只要叙述出什么人、什么事,说明了当时社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即可。) 一、咬文嚼字1、怎样理解第 2 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这句话中“不敢”“不愿”“不屑”三者的区别?明确:三者政治态度不同。“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取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斗争。“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看作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 2、 “民众”与“国民”有什么区别?白莽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词,说明他什么样的爱憎? 明确:“国民”不仅包括民众,而且包括统治阶级,具有某国国籍的人都是该国的国民。白莽是热爱民众而憎恨统治阶级的。二、研究探讨以下问题,深入领会作者的无限悲愤之情。① 方孝孺的典故用意何在?明朝方孝孺效命于明惠帝朱允汶,后惠帝的叔父燕五朱棣为夺帝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 870余人。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正是在这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同时这一典故还以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②“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提示: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镣、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 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③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区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心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9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学案 鲁人版必修1-鲁人版高一必修1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