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挂上“五一”奖章,我们最该关注的是什么 因春晚一夜走红的小沈阳,挂上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耸动舆论。都知道,小沈阳不差钱,但挂上这枚奖章,总让人感觉还差些什么。 如果,小沈阳挂的是“最火娱乐明星”、“星光大道大奖得主”一类的奖章,没人会罗嗦太多。而给一个走出小村、凭着娱乐大众而天下知名的青年,发“劳动奖章”,这与我们传统意识中的劳模形象,如大庆“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等相去甚远——难怪有网友质疑:“在舞台上扭扭屁股,这些能和在烈火中举起铁锤,在矿井中举起风镐的劳动者相提并论吗?” 网友且慢偏激。“劳动模范”早已不是基层体力劳动者一统天下了。从 1979 年以来,历年都有科学家入选“劳模”光荣榜,如“非典英雄”钟南山院士。邓小平说过,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体育明星,当上劳模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姚明。而私营业主甚至外籍人士,也都在劳模榜单上赫然出现过。 那么,也不差一个小沈阳不是? 小沈阳再“另类”,以他对娱乐了劳动者的非凡贡献,挂个奖章似乎并不过分。 姚明也好,小沈阳也好,他们都不差钱,不差荣誉,也都有资格挤入劳动者的获奖行列。可是,在劳动节前夕,我们不能不想到真正的普通劳动者可能的“失落”。 端详着我们鲜红的镰刀斧头党旗,不但感叹它的庄严,也感叹它的英明——如今,作为我党执政基础的“镰刀”、“斧头”已经合流,农民与工人密不可分,甚至干脆合成为同一个词——农民工。 习近平在 4 月 28 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中,盛赞工人兄弟:“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创造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又打开国门搞建设的人间奇迹。” 创造“打开国门搞建设”奇迹,使中国在文革之后的困顿中,能一举以低廉劳动成本的优势,闯入国际市场,并为国家创下高额外汇,使中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还能稳住阵脚、令全球瞩望,最大的功臣,首推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大军的主体——农民工兄弟。 近些年来,决策层及媒体对这一极其庞大的群体的关怀从未间断,从总理为农民工“讨薪”,到近期医疗改革方案出台、承诺大幅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以及异地医保,他们的物质待遇确实在改善之中。但他们的生存状态仍然堪忧,特别是精神待遇迟迟滞后,仍然无法与从前王进喜为代表的那一代产业工人相提并论。 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喜气洋洋的老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