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人教必修 5 第 7 课《陈情表》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 李密《陈情表》,实际是一篇抗旨奏章。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一言一语不得稍有差池,特别是李密这样的亡国之臣,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李密不仅抗旨成功,而且还获得暴君司马炎的嘉奖。李密的秘密在哪里?从交际文化的角度解读,就是他读懂了司马炎这个人,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探讨,可以大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我们还可以从道德文化的角度解读。千百年来,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忠孝节义”,是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核心。可以说,“忠、孝”二字贯穿在《陈情表》中。 李密对祖母“孝”,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个,更相为命”,因此,对于卧病不起的年迈祖母,朝夕侍奉,“区区不能废远”。为了祖母,官可以不做,名可以不要,朝廷征召,屡次不行。甚至还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上书皇帝,公然抗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能得到司马氏的宽容,根本原因是他找到了忠孝两全之策:“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古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李密的这篇文章,恰恰说明了现在暂时的尽孝正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尽忠忠与孝的矛盾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读李密的文章,一方面为他那片至诚的孝心所感动,同时也庆幸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常人难以解决的矛盾。二、素材挖掘【素材清单】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理由的一封奏章。有四种感情,一是李密对祖母刘氏的孝敬之情;二是进退两难的为难之情;三是李密对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四是对皇帝的忠诚之情。基本的思想是“忠”与“孝”。【写作素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素材激活】 本来已极尽凄凉的身世,由你写来,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闪着盈盈泪光,每一句话都让人的鼻端忍不住阵阵的酸楚。那寥寥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