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第 3 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 时第 9 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执 笔 人执行人高三历史备课组执行日期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010 考纲文学成就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本课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法教具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特色教案【分析预测】近年来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考查的重点放在“从《诗经》到唐诗”和“明清小说”,基本上没有涉及的是“宋词和元曲”。2010 年的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仍可能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应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相联系。【知识梳理】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歌的起源: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 (1)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和特点①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②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3)影响: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3、楚辞(1)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风 — — 民 间 的 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唐诗繁荣的原因:A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3)代表作:《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4、汉赋:(1)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2)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5、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2)成就:初唐①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 ①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② 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①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②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浪漫...